带量采购,央视发声!
日期:2021-06-26
带量采购,央视发声!
6月23日,央视《新闻1+1》栏目连线上海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龚波,解读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工作。
23日傍晚,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公布拟中选结果。201家企业的355个产品参与投标,148家企业的251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此次采购金额高达550亿元,创下历次集采新高。
随着第五批国家集采的落地,药品集采已经进入制度化、成熟期。相对于药品集采,耗材集采与之有相同但又有不同之处。
龚波表示:“在带量采购原理上,药品和高值耗材应该是相通的,但相对于药品来说,医用耗材分类比较多,而且分类的标准又不统一,最主要是缺乏一个权威的质量评价标准。正因为这样,很难去用单一的竞价方式来对高值耗材进行带量采购,这也是相对于药品来说高值用耗材带量采购推进稍慢一些的原因。”
虽然耗材与药品集采存在不同,但部分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市场竞争较充分、同质化水平较高的高值耗材,是完全有条件被纳入集采范围的。
6月23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要求各中选企业和配送企业做好国家组织冠脉支架中选产品数据填报工作。
6月21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发布《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公布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分为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三个产品系统类别开展采购)、初次置换人工全膝关节(分为一个产品系统类别开展采购)。
可见,耗材集采虽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度,但国家推进的决心和步伐并未有动摇,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评价标准的合理化,未来会有更多细分领域的高值耗材被纳入集采。
为什么要带量采购?
按照三医联动的逻辑,压低药品耗材价格是“腾笼换鸟”的关键。只有减少医保在药品耗材方面的支出,才能为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因此,从药品到耗材,集采是一定要进行的,这是雷打不动的策略。
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静林率队赴四川省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调研。胡静林指出,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要坚持上下联动构建药品耗材集采新格局,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推动国家集采、省级集采和跨区域联盟采购相互配合、协同推进。
3月27日,根据国家医保局官微消息,3月2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全面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专题座谈会,陈金甫副局长出席并讲话。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成效显著,并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全面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积极建言献策。
4月20日-4月21日,陈金甫一行赴湖南就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平台规范化建设开展专题调研。会中他强调,要深刻认识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运行阶段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平台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可见,国家对耗材集采的重视程度与药品集采是毫无二致的。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招采司招采处处长董朝晖指出,集采就还是回到集采初心,要解决这个价格虚高问题,解决后面的灰色空间问题,这是我们真正要解决的。
公平合理如何做到?
上面提到,耗材集采与药品集采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分类比较多且标准不统一,缺乏一个权威的质量评价标准,这就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来完善耗材集采,创造公平合理的集采环境。
6月4日,国家把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的指导意见》,自此高值耗材集采的顶层框架确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任杨建龙对赛柏蓝器械表示,这个文件来的很及时,解决了很多困惑,也明确了带量采购的力度以及执行的力度。
文件指出,高值耗材集采要注重因材施策、公平竞争。考虑不同高值医用耗材临床使用特点,功能、技术、使用差异,以及生产供应能力等因素,形成具体采购方案,引导公平竞争。
重点将部分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市场竞争较充分、同质化水平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并根据市场销售情况、临床使用需求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入围标准。
将治疗目的、临床功效、产品质量类似的同类高值医用耗材采购量合并,统一竞价,公平竞争;鼓励合并分组,促进竞争。需要联合使用的多种高值医用耗材可整合成系统,视为一个品种进行采购。根据高值医用耗材临床使用特点、标准化程度、参与企业数量等因素,因材施策,可采取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进行采购。
对于耗材集采中特有的伴随服务,文件也明确了责任方。中选产品由中选企业自主委托配送企业配送或自行配送,伴随服务由中选企业自行提供或委托第三方提供,相关费用由中选企业承担。
中选产品配送及其伴随服务提供能力应覆盖协议供应地区,配送方和伴随服务提供方应及时响应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需求。出现无法及时供应的,除不可抗力因素外,中选企业应承担相应责任和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否则将被视为失信违约行为。
无论如何,耗材集采将会是常态,在配套措施和评价标准不断完善之下,下一步还会有更大范围的集采,很多品种也会迎来大的降幅。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公共服务平台